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兰州不是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也并不是那么丰富,但是,八路军办事处却设在这里,处在行人、车辆川流不息的闹市中。
早听说过,这个地方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有着一段不解渊源。1939年夏到1940年春,周恩来去苏联治病时途经兰州住在这里。另外,还有王稼祥、任弼时、李先念等党的领导人也先后在这里住过,甚至,这里还接待过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冈野进。
这是一座普通的旧式四合院建筑,位于繁华的酒泉路,由于受到人们精心地保养、维护,四合院还保持着原貌。
就是这样一座普通的四合院,却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璀璨的一页。建党92周年的前一天,我来到了这个安静的小院。
小院的西侧,不知何时已经专门开辟出了供游人进入、颇为气派的大门。进了大门,庄严的氛围袭来,让人立即肃然起敬起来,眼前的这道木质的大门,似乎有了种神奇的魔力,将门外的喧嚣和内心的浮躁都留在了门外。
在大理石修葺的门厅、一面鲜红的党旗下,我们有一个简单的仪式——重温入党誓词。
一声口令,前来参观的共产党员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随着领读人大声宣誓。这一刻,我感觉一股热血直达脑际,瞬间,整个人都亢奋了,整个神经都调动起来了……这是种熟悉的感觉,很多年了,每当忆起,就会产生出抚慰心灵的力量!
我深刻地记得,15年前,在鲜红的党旗下,我许下誓言:要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宣誓完毕,爱好朗诵的友人,激情澎湃地朗诵着专门为党的生日创作的诗歌。朗诵的人声情并茂,聆听的人陷入沉思,大家都融入了作品营造的精妙意境中、一段壮烈的历史里,思维在历史中穿梭,信念在回望中坚定。
办事处地下设有展览馆,“建立统一战线、进行思想发动、实施西北开发、奔赴抗战前线、接待和输送人员、奋起空中对决、转运苏联援华物资”等历史篇章,把参观者的思绪拽入到了那个峥嵘岁月。
那是个怎样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啊,无数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炎黄子孙,前赴后继、同仇敌忾、共御外辱、舍生取义,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世胸襟和情怀,亘古少有。
如同揭开了一个历史秘密,小小的四合院,顿时挣脱了外形的羁绊,渐渐伟岸了起来、耀眼了起来。
据记载,在办事处的努力下,1000多名散落在张掖等地被迫做苦力的西路军战士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一些流落和关押在张掖等地的西路军干部、战士得到了解放;同时,办事处还承担了援助物资转送,宣传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输送进步人士到延安,指导和创建进步团体等工作。
这个小小的四合院,承载了与它规模和表观完全不匹配的历史重任;我觉得,说它是西北革命的中转站、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重要见证,一点都不为过。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从1937年8月25日成立起,到1943年11月撤销,总共存在了6年零3个月。其历史并不算太长,但是,在它的感召下,有多少仁人志士赶赴抗日前线,投身到中国革命的铁流中,怕没有人能说得清。
将要走出办事处,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墙壁上,赫然印有从甘肃走向全国抗日战场的牺牲烈士名单,密密麻麻的名字,占满了一堵墙。一个个充满活力、年轻的躯体,最后,只留下几个字在这里,让人感喟。
一个人活着,有长度和宽度一说,长度是时间,宽度是意义,长度和宽度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有些人,维持生命的长度足够了,但是,却没有宽度;有些人,其生命的历程很短暂,如同昙花和流星,但是,足以芳菲和照亮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烈士墙上短短的两三个字、窄窄的一方面积,已然彪炳史册、重若千斤。
其实,这面墙上没有记录下名字的烈士,肯定还有很多很多。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有了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有了我们现今的和平生活,这是烈士们期盼却没能享受到的。
和平安康的日子长了,容易让人淡忘苦难的历史。
有人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忘记历史,历史就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