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合院 > 四合院文化 > 老四合院隐藏在繁华城市中
老四合院隐藏在繁华城市中

    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相对的中式古建筑保存的也越来越少了,相对的比较经典的中式建筑四合院也越来越少了,而在繁华城市的背后也有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四合院 

    在大东街的北面有一条小巷,巷口最显眼的标志莫过于写着“大盛魁”三个字的仿古牌楼,牌楼的后面是一处仿古建筑群,也是现代化的大盛魁商业中心。在这群建筑群中,有很多小路,可以将这里的房屋串联起来,如果进入就会发现里面一处院落。乍一看,很是破败,但走进一瞧才发现,虽然宅子的颜色不再鲜艳,但细细品味,用“雕梁画壁”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呼和浩特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这座古宅是归化城中现存至今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四合院。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所以四四方方成为四合院最典型的特征。这座古宅也是如此,坐北朝南,院门在整个四合院的东南角,东西南北四面均有完整的房屋,位于北面的称之为正房,因为冬暖夏凉,而且可以更好地接受阳光,所以通常都是留给长辈和院子主人居住的。而东面和西面的房屋则被称作厢房,东面的叫东厢房、西面的叫做西厢房,一般留给主人的儿子居住。而正房对面的房屋,窗户是朝着北面的,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相对较小,室内的温度就比较低,所以通常被用作仓库或储物间使用,所以也被称作是“凉房”。而和东南角的大门对应的西南角则是厕所的位置,通常四合院中的厕所都会被安置在整个院子的西南角,因为中国人讲究阴阳八卦的学问,认为西南角是属“阴”的,常有不干净的东西存在,所以这里建造厕所就成为一种习惯。在四合院的东墙外,还有一处附属于这个四合院的大院子,院子空旷,也被院墙围起来。就在院子大门正对的照门旁边,有一个可以通向院子的小门。

  整个房屋青砖木制,只要一踏进就能感受到来自古宅特有的气息与底蕴,好象院子外面的任何嘈杂与浮躁全部被四个院的大门屏蔽一般;只要一踏进院子就能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古韵与幽静,好象只剩下一户人家的娴静与安详;似乎整个人都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几百年前的院落。瞬间忘却城市生活中的紧张与繁华,也许这就是四合院的魅力。

  如果只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也就罢了,可它最早的主人还是与大盛魁、天义德齐名的旅蒙商三大商号之一的“元盛德”。以元盛德当时的地位,家产自然不少,而在众多房产之中,也只有这座四合院还保存完好。据记载:元盛德的主人居住的院子,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距今约280年左右。现占地面积约为439平方米。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民居。可见这处院落历史悠久,院落主人的显赫身世,装修点缀自然也不是一般人家的样貌。

  我们先来说说“门楣”,门楣也作“门眉”,顾名思义:也就是门的眉毛,是大门正上方的一块装饰。对于这座老宅而言,在进入四合院大门的上面就有一块雕刻精美图案的漂亮门楣,细细看来,上面的荷花、梅花、瓶子等物都有代表吉祥平安的寓意。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不大的门楣,在古代成语之中有一词叫做“光耀门楣”,因为在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场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并且大部分的门楣都是木制的,只有上了一定级别才可以用石头制作,在清朝对建制是十分讲究的,如果有人建筑的房屋不合规矩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从这个雕刻精美的门楣可以看出,元盛德不单单是商贾而已,还和当时朝廷有着一定关系。

  跨过正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写有福字的照壁,照壁的作用不必多讲,几乎每个院落的大门内都会有处照壁,只是风格和装饰不同而已。在照壁的东侧就是通向院子的小门,这个小门上依然有着门楣,只是这个门楣没有太多的图案和装饰,只是繁体石刻的“务本”二字。据现居于此院的主人秦中原先生讲道:“‘务本’二字出自《论语》,原文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就是要让人们致力于根本,脚踏实地地去做一件事,刻在门楣处,高高在上,让进进出出的人都能一目了然,时刻警示自己要‘务本’,不可浮躁。”

  除了这些经典装饰,还有很多精致的瓦楞,木雕窗棂、门框,高瘠兽头瓦当,花草滴水等古建筑中的装饰物,在所有的装饰图案中,几乎囊括了花草树木,体现了古代的风水讲究。虽然大部分在文革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主人不断的修护与完善下,依然能看到大致样貌。在我们惊叹院子的精美与华丽之时,秦中原先生却讲道:“因为元盛德老板的祖籍是山西人,所以无论在归化城的买卖做的有多大,总是要回老家安置的,于是我们见到的这座老宅,对于元盛德老板来说,已经算是简单装修了。”

  这座古宅,现存正房五开间,两边连至左右院墙,三开门不用套间。东西厢房各一门三间,南面倒座三门五开间,东边一间辟作院门,是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因为在过去的归化城中很难再找到保存这样完好,年代如此久远,又十分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了。

  秦先生介绍说:“因为院子的主人是山西人,所以房屋的建造也离不开浓郁的山西风格,很多地方都能表现出来,现在看到的地砖是上世纪60年代铺设的,而原本的地砖在这层地砖30公分以下处,因为古建筑建造时,地势都比较低,随着城市改造楼房和路面的不断加高,让古宅呈现下陷的状态,所以才会将院落垫高。整个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先用木卯结合的形式,将房屋的主体框架组合,然后再在需要添砖砌瓦的地方施工,垒好墙体后,再涂上白灰,白灰中混有糯米汤和沙子,起到牢固与粘合的作用,即使遇到地震和灾难,房屋也不会全部坍塌,就算有部门墙体破损也能很快修复。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古宅还有着浓郁的山西建筑风格,因为古代建筑中,大部分的屋顶都是呈“人”字行的,一撇一捺相互辉映,看看现在大昭寺的屋顶大家就会明白,可山西风格的古建筑中却不是这样,尤其是四合院,通常屋顶上只有“人”中的一撇,没有那一捺,而后墙也是直挺挺的高高矗立着,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中国建筑学》对山西风格建筑的分析中可以找出原因。因为山西人十分会过日子,总是精打细算,尤其是商人,更是希望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家中,而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水又代表了财源,所以山西建筑中,所有的房顶都是朝着自家院子倾斜的,这样一来,下雨时,天上掉下来的“财源”就会因为房顶的独特造型源源不断的流入自家院子当中,谓之“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单凭这点来说,这座四合院就充满了浓郁的特色。

  虽然古宅伴着日出日落的阳光静静矗立了几百年,但它却可以带着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美丽观赏着周边环境的一次又一次的变化,道路的翻修,房屋的增高,好像工人一批又一批的经过,城市一天又一天的变化,不变的只有这座老宅中的底蕴和文化。

    看着那些经过风风月月仍然屹立着的四合院建筑,我们不仅体会到了传统中式建筑文化,还能借鉴古建筑文化,在现代中式装修中借助古文化可以装修出有古典大气,又有现代时尚风格的中式装修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