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合院 > 四合院文化 > 四合院一般的架构结构
四合院一般的架构结构

          正房是四合院中最主要的建筑,一般采取七檀前后廊的构架形式,平面的进深方向列4排柱子,它们是前檐柱、前檐金柱、后檐金柱、后檐柱。前檐柱与前檐金柱之间为外廊,门窗装修安装在前檐金柱一缝。后檐墙位于后檐柱一缝。正房的前后金柱上面承五架梁,檐柱和金柱之间施抱头梁和穿插枋。这种七檀前后廊的构架形式,进深可达7m以上(含外廊),适合于大中型四合院的正房。它的明间面宽一般在3.9m-4.2m,次间面宽3.3m左右,檐柱高度过3.3m-3.5m。这个尺度作为民居已经相当宏伟了。

       坐落在较小型院落中的正房,则要适当减小尺寸,不仅面宽要酌减,进深也要酌减。减小进深的一般方法是将前后廊式改为前廊后无廊式,即去掉后檐柱及其相关的抱头梁、穿插枋等,平面剩三排柱。做这种改动以后,会出现屋脊不居中,后檐高于前檐的现象,即如匠师们所说:“前廊无后廊,必是撅尾巴房”。这种“撅尾巴房”无论正面、背面、侧面都不甚美观,而且仅仅去掉后廊部分,不降低屋顶高度,也没有完全达到减小尺度的目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对木结构架进行调整。方法是:将原来的后檐金柱降为檐柱,前檐金柱改为钻金柱(直通金檀的柱子称钻金柱),将钻金柱与后檐柱之间的梁改作插梁,使之处在与抱头梁相等的标高。然后通过重新分配步架,令屋脊居中。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房子“撅尾巴”的问题,使立面、侧立面更加美观协调,而且明显降低了屋顶高度,达到了全面减小建筑尺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