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如果客人骑马来访,下马后需有拴马的地方,这便出现了拴马桩。
拴马桩常见有两种。一种是在倒座房临街的后檐墙上留出约15cm*15cm大小的洞口,洞口位置正对后墙内的木柱,在木柱上面安装铁环一只,马匹的缰绳就系在铁环上。供拴马的洞口一般事先用石块打凿而成,讲究者还在里口刻上花饰加以美化,砌墙时,将石块砌在对应位置。
还有一种拴马桩,是将一块约6寸见方的石柱埋入地下,露出地面约4尺左右,端头略做雕刻,以供拴马之用;也有采用宽约1.5尺、厚约4寸的块石,部分埋入地下,露出地面约2尺~3尺,其上刻出穿缰绳用的“鼻梁儿”,称做拴马桩或“拴马碑”。
小小的上马石和拴马桩,影向出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生活的历史风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