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合院 > 四合院文化 > 四合院的保护不能忽视文化氛围
四合院的保护不能忽视文化氛围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北京人传统生活方式的缩影。最近,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及其他相关单位对北京四合院的情况做过几次大规模普查。

  从掌握的整体情况来看,总体感觉并不乐观。有些胡同成片被拆,虽然其中有些是大杂院,但也有四合院,这很可惜。近两年,随着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力度的增加,四合院的保护情况有所改观。我们希望通过对四合院志书的编纂及相应调查尽可能地将有价值的四合院作为资料留存下来。

  在对四合院的考察中,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名人故居的认定,有些名人故居并非一个名人曾居住过,例如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都曾是王府,怎么认定是个问题。二是随着大规模城市改造的进行,有些重要的故居面临拆毁,即使保留下来了,但是周围都是现代化建筑,只剩一座孤零零的房子,人文氛围也就没有了。

 谈到北京四合院,就不可避免地提到大杂院。那么当前北京大杂院的情况如何?我们又应该怎样保护或修缮大杂院?

 随着清朝的没落,一些人开始出租房子,原来的一院一户变成了一院几户,四合院失去了存在基础。1976年大地震时情况最为复杂。那时候大杂院开始搭防震棚,又将很多防震棚改造为简单的房子,院子见缝插针,真正成了大杂院。后来,当时的崇文区、宣武区进行大规模改造,进行成片开发,许多四合院和大杂院都消失了。现在,在原西城和东城地区,大杂院还比较多,但一家一户的院落比较少了。

  大杂院的确不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上下水,没有独立卫生间,冬季没有集中供暖。我们要求保护四合院,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把四合院里的后建房屋拆除,恢复原貌。但这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经费问题,另一个是人口安置问题。虽然北京市政府要求疏解旧城人口,但目前来看难度还比较大。